唱歌/声乐技巧—科学呼吸,为歌唱助力!歌唱的基础要素,包括呼吸、发声、共鸣和语言等,其中呼吸与发声对换声技巧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歌唱中,呼吸与发声是同时出现的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只有正确运用歌唱所需要的呼吸与发声,才能唱出悦耳的声音。
我们都知道呼吸是歌唱的“动力”,但是要做到合理的“吸”与“呼”确实是非常不容易的。歌唱呼吸中重要的是控制呼气,它通过在逐渐递减胸容量的同时,保持足够的张力,使得膈肌有控制的逐渐回弹上升。也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控制呼吸”。
胸腹式呼吸法对于歌唱者是必须掌握的一种方法,因为只有应用这种方法,才能使咽喉保持弹性和自然的状态。歌唱呼吸的基本方式早就已经很明确,基于此方式前提下的是我们如何去控制这样一种呼吸方法,其首要的是明确“呼吸对抗力”作用。
不同声区由于声带张力的不同,呼吸力量的施用也不同,它随着声区的上升而递增,反之则递减,这就是对抗力作用的目的。对于歌唱实践者而言,歌唱中呼吸的保持和避免胸廓塌陷,就是对抗力的感受标志。在换声区声音阶段,这种对抗力尤为明显,以至于产生“吸着唱”的感觉。运用对抗后的喉部肌肉在松弛状态发声,达到了嗓音良好安放的目的。
在换声过程中,从音域的低音到高音,先是以胸声为主,中间的换声区域胸声和头声比例差不多,然后逐渐发展到以头声为主。以头胸声的比例不同来决定唱法的不同,这就是我们一直在“使用”的胸声头声发声概念。贯穿这个理论的核心是声音的共鸣比例,并非嗓音发声的技术概念。
简单地认为气流穿过声带就可以达到发声目的是危险的,不可忽略声带闭合能力的主动配合作用,闭合力量必须大于气流力量,才有可能控制起音即声门的激起。因此,我们是否可以将流过、通过的概念,更换成张力、闭合和阻挡的概念呢?其实早在新意大利学派时期就有教师提出“挡气发声”技术,不过被我们忽略了多年,一直在运用粗糙的“叹气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