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有人说,心理咨询师的人生比普通人更丰富多彩,因为他们能分享、经历许多人的生命故事。他们工作过的个案各不相同,有想跳楼自杀的来访者,有婚姻翻临破裂的情感受挫者,有经历了童年创伤和各种危机的受害者……但是,咨询师的工作并不总是都有效,有些时候咨询师自己也感觉很无力。曾听一位大龄未婚的咨询师说起,因为自己见了太多婚姻不幸福的夫妻,害怕自己也难以幸免,所以一直对婚姻很逃避。
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1.过分认同来访者的需要。来访者总想抓住咨询师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他们希望治疗关系就是“要与给”的关系:他们要方法,你就得给方法;要道理,就得给道理;要爱,就得给爱;希望得到满意的结果,就得让其满意。咨询师容易下意识地认同来访者的这种要求,把它作为标准来要求和衡量治疗工作,这种认同(多数是部分认同)使治疗关系变成了哺乳关系。作为心理治疗,这种要与给的关系不仅不会给来访者带来真正的成长,而且咨询师失去了咨询师的角色,变成了一个超级奶妈。面对贪婪的、永不满足和挑剔的大口,再丰满的乳房也会干瘪下去,所以倦怠在所难免,这是咨询师对来访者的过分认同造成的。其实咨询师的训练很大程度上就是让他知道咨询师的角色并当好这个角色。有一个德国心理学家说得好:咨询师不能抛弃病人,但也不能过分认同而与病人捆绑在一起。
2.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的责任感太强。为什么那么容易认同来访者的需要(这种认同并不是共情),就是因为咨询师自己会想,若不给予则来访者就不会满意,他们把自己的不满意投射给了来访者然后又认同回来(投射性认同),这样对待来访者成了对待他们自己的延伸,通俗的理解就是把来访者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所以咨询师出于自己的需要才容易认同来访者的需要,也是出于自己的不满意才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这种咨询师内在的问题在治疗关系中以外化的责任感表现出来,对治疗并不是建设性的,而只会带来压力、敏感与内耗。
3.我能助人故我在。咨询师当然需要成就感和价值感,但这里有健康和病态之分,如果咨询师内心的不满意和对无能的恐惧太强烈,则他会苛刻地要求治疗的能力,以体现其价值和得到肯定。他们内心会向往具备上帝一样的能力,否则就视己为无能,这是一种深沉的恐惧,可能是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中的一种“原型恐惧”,但因为有些后天的伤害使他们更加害怕无能的暴露,这种伤害会促使一个人产生病态的敏感。所以这种咨询师看起来在帮助病人,实际上他们更需要病人帮助他们,他们内心的压力可想而知。
由上可以看出,咨询师内在对无能感的恐惧导致了过分的责任感和认同来访者。咨询师带着这种内在的心理动力在与来访者的互动中,极容易卷入来访者所要求的关系模式中,使治疗关系变质。治疗关系就是一种平台,既然平台都不正,在平台上工作的两个人当然会受到影响,从而使治疗无效,甚至产生副作用,咨询师也会因此被拖垮、倦怠与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