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成功的秘诀
许多人都夸赞乔布斯是天才,《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乔诺塞拉称他是“现代资本主义历史上伟大的创新者”。但乔布斯不这样认为,他说:“创新天才不是天生的,首先你得相信些什么----不论是你的内心、命运、生命还是宿缘。其次你要有勇气追随自己的直觉和内心,不断学习,不断尝试……其他的一切都是次要的。”
乔布斯的这段话明确指出了苹果能拿出天才般的设计的原因:不断尝试,直到成功。乔布斯的信仰就是用完美的产品来改变世界,这种理念,深深根植于他的血脉中,也根植于苹果公司的基因中。
纵观乔布斯的一生,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上,他都秉持一贯的尝试风格,不断进取。他所经历的困难坎坷超乎常人想象,他所进行过的尝试更让世人膛目结舌。他曾一手打造了苹果帝国,又因种种原因被迫离开,但他没有从此沉沦下去,而是重新尝试新的挑战,又相继创办NeXT公司,收购皮克斯,终开创了数字动画电影的辉煌。后来他又再度回到苹果,临危受命,尝试二度掌舵,缔造了苹果复兴的神话。
如果你认真读过乔布斯的传记,你就会发现他有看非同寻常的激情和对创新的追逐力,这让他不畏惧任何困难,反而在挫折和失败中越挫越勇。“尝试--失败--尝试--成功”是贯穿弄布斯生命始终的一条线。
乔布斯不但强迫自己不断尝试,还一直这样要求苹果的设计团队。他认为只有不断尝试各种设计,产品才能达到较为完美的境界。
据说苹果内部关于iPhone设计的讨论早开始于2005年,而iPhone面世则在2007年。在近两年的时间里,苹果研发了无数的iPhone原型,这其中肯定不乏出色的作品,但他们却始终没有停止继续尝试的脚步,终给世人呈现了一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
总结乔布斯和苹果的成功,可以归结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尝试举措。
第一,尝试能和人“友好互动”的电脑一一给电脑装上屏幕和键盘。
你能想象吗?在AppleⅠ之前,供个人使用的电脑是没有屏幕和键盘的,有的只是一个大大的白板。乔布斯的第一个尝试就是给电脑装上屏幕和键盘,使那些没有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普通用户也能方便地使用,使电脑这种高端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
而1977年AppleⅡ的面世,更是拉近了电脑与人脑的距离。AppleⅡ相较AppleⅠ,突出的改进就是它设置了米色的塑料箱,而当时其他电脑的机箱是清一色的木制或者铁制,其次是AppleⅡ拥有彩色图形。据说在AppleⅡ面世前,乔布斯曾在会议室里向一位管理人员演示,这位管理员看到大屏幕上的优美图案时,说:“市场上有很多计算机,可只有这台才是人们想要的。”
第二,尝试新的移动生活方式----iPhone的面世。
说实话,iPhone的配置其实一般,不过消费者却非常喜欢,还催生了一大批“果粉”。
同一般手机不一样,iPhone是一种结合了多种功能的智能机。它简单便捷、极易上手,且智能美观。iPhone屏幕采用了多点触摸技术,只需手指轻轻触碰,便能产生灵活准确的反应,手感极佳。而它突出和特色的就是电话、iPod、上网三合一,这是对移动设备的新生活方式的一次巨大尝试.
第三,用生命进行尝试。
苹果公司的员工都知道,乔布斯身上散发看一种神圣的宗教神秘主义色彩。
有报纸称:“乔布斯的宗教信仰,以及他的斯巴达式的生活方式,使他看上去不像是工程师,更像是僧侣。”其实,我们与其说乔布斯是技术人员,还不说他是一名哲学家,正如媒体上说的那样,“实际上乔布斯是靠看对基本科技和技术术语的理解来做革新的”。
乔布斯的生活方式更是极尽简朴,在他生前居住的房间里,墙上只悬挂看一副爱因斯坦的画像,家具就只有一张睡床、一盏台灯和一把椅子。乔布斯认为,工作只是生活的一种体现,而生活中的哲学尝试有助于提升自己的思想。
早在里德学院的时候,他就经常自问“生命的价值在于何处”这样的问题。
乔布斯对东方神秘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寻求答案,他花费大量时间扎在图书馆里,如饥似渴地研习各种哲学书籍,尤其对佛教典籍痴迷。他读过一本名为《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的书,便禁不住想亲身尝试修禅的生活。
1974年,弄布斯决定去印度朝圣,并在那里待了几个月。乔布斯后来描述这次旅程时说:“这是一次苦行僧般的朝圣,只不过我们不知道自己要去往何方。”
去印度的“朝圣”之旅并没能为弄布斯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在那里的经历却让他对物质与精神有了更深的感悟。他说:“我生平第一次开始思考,也许爱迪生对改变世界做出的贡献,比马克思和甘地两个人加起来还要大。”
回国后的弄布斯更加注重内心的修行,他曾说过:“尝试修行的真正目的是发现你内心的智慧。如果不能发现自己,就无法与任何人交流。”
正是乔布斯在生活上的这种尝试,终改变了他的命运,也改变了苹果的命运。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缺乏不断尝试的耐心和勇气的时候,特别是当打击接二连三地到来时,我们很容易就情不自禁地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批判人生、抱怨命运。但是仔细想来,那些成功了的人,他们无非是比失败者多了一份坚持与尝试,成功和失败之间有时候比的就是耐力。
《黑人文摘》是如今美国非常受欢迎的一本杂志,然而在其创办初期,并没有被人看好。创办人约翰逊为了扩大杂志的影响力,绞尽脑汁。思虑再三,他决定做一个“假如我是黑人”的专题,邀请一百个人以黑人的角度来谈谈。约翰逊觉得,如果请的人能有极大的号召力,那肯定非常成功。他想到了罗斯福总统夫人埃莉诺,我们都知道,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约翰逊选择了尝试,但连续两封言辞恳切的邀请信都被婉拒了。执看的约翰逊并没有就此放弃,他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给罗斯福夫人写一封这样的邀请信,询问她现在是否有时间可以接受约稿,但是次次都没能如愿。终于,他等到了一个好机会。约翰逊得知罗斯福夫人要来本地出差,他又“厚看脸皮”尝试了一次,再次态度谦卑地请罗斯福夫人在当地期间抽空给《黑人文摘》写下这篇文章。终于付出得到回报,约翰逊终于收到了他期待已久的罗斯福夫人的回信。结果毫无悬念,《黑人文摘》一炮而红,销售量激增。
试想,如果约翰逊在一次次的婉拒中放弃了,估计《黑人文摘》早就从杂志市场上消失了,但是他坚持了下来,并成功了,不得不说,这得益于他不断地尝试再尝试。
生活中,我们经常因为没有机会光临而气急败坏,机会都去哪里了?为什么别人的运气那么好?其实,你不是缺乏机会和运气,是缺乏不断尝试的勇气。也许其他人和你一样,都经历了100次跌倒,但是别人尝试了101次,而你永远在第100次定格了。所以,他成功了,你成了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从失败中站起来,向其他人学习,是像乔布斯这样的伟人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反观许多新创业的朋友,在事情遇到不顺时,往往会妄自菲薄,自认事情失败了,无可挽回了,自己再也不能成功了。于是“失败”轻易得手,而“成功”越走越远。
永远把自己当成一个笨拙的学艺者,没有天分,却乐于苦学;没有捷径,却能够坚持。记住,每一分发奋努力的背后,都必有加倍的赏赐,人生伟业的形成,不在于能知而在于能身体力行。只要你愿意,你余下的生命不会一直平庸,终有一天,你也会改变这个世界。
记住,当你心灰意冷的时候,别忘记对自己说一句:再试一次。千万不要轻易放弃,因为你不知道什么奇迹将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