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
1、 计算机应用于会计工作,实现会计数据处理的电算化,国际上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我国使于20世纪70年代。
2、 “会计电算化”一词是1981年8月提出。
3、 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信息科学与会计学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
4、 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大发展的十年。
5、 作为会计信息化的前身会计电算化,从企业层面上看已基本完成会计核算的计算 机替代手工的工作。1999年4月,在深圳召开的“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会”上,首次提出“会计信息化”一词。
6、 截止2009年5月,已举行了八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
7、 1989年,财政部组织通过了我国第一个商品化会计软件“先锋cp-800通用会计核 算软件”的评审。
8、 进入2000年以后,会计软件的功能逐步提升,逐步实现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处理、
远程处理、在线实时监控、集团财务集中管理等功能。
9、 1992年以后,部分专业软件公司迅速成长,并逐步凸显出软件开发设计规模化、软件生产工业化、软件售后服务专业化等特点。
10、 1989年,《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
11、 1995年,《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管理办法(试行)》、《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 训大纲》
12、 1984年,财政部科研所、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开始招收会计电算化 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13、 1996年财政部科研所研究生部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会计电算化专业博士点。
14、 会计电算化概念也在发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
子 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
15、 佛山仁和会计小编认为从人才培训的角度讲,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电子计算机学、管理学、会计学、 信息学于一体的应用技术;从会计学角度讲,它是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系统的结果,是信息科学与会计学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从信息角度讲,它是社会信息化的组成部分,同时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方面的特征。
16、 会计信息系统由人、计算机软件硬件(含程序和数据文件)和运行规程三个元 素组成,其核心部分是功能完备的会计软件。
17、 一个企业业务处理规模、现有设备状况、选用的计算机系统模式等因素是配置 硬件设备的主要依据。
18、 会计信息系统常见的硬件结果有单机结构和网络结构。
19、 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加工系统及 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20、 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系统之前的联系:首先,两者的目标是相同的。其次, 两者的技术平台是相同的。
区别: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单位生产会计信息的“加工厂”,包括会计数据的采集、数据的加工处理和会计信息的输出。会计电算化则侧重号召会计工作者积极采用计算机、网络信息等信息技术,并产生规范化的财务报告。而建立计算机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会计电算化的核心工作。
21、 会计电算化数据处理特点:会计数据输入代码化、会计数据处理自动化、会计 数据存储电子化、会计数据传递规范化、内部控制程序化。
22、佛山仁和会计小编提示:会计电算化的作用: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和质量,会计人员可以从繁重的记账、 算账、报账中解脱出来。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和规范性,只要确保输入会计数据的正确性和合法性,一般也确保了整个会计数据处理过程及其结果的正确性和合法性。会计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为管理信息化打下基础。